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春潮首页 
 社团活动 
 社团建设 
 网上党校 
 理论园地 
 红色经典 
 学子风采 
 春潮期刊 
 荣誉室 
 文件下载 
 周年庆祝 
 领导题词 
 
  理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春潮网>>理论园地>>正文
用青春与热血托举中国特种飞机翱翔蓝天
2024-12-13 19:53   中国青年报

12月的陕西汉中,北风呼啸,山川苍茫,这里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所在地。一代代航空人,用青春与热血托举中国特种飞机翱翔蓝天。

1964年,“三线建设”展开。1969年,在秦岭南麓的猫儿山下,我国迈出发展中型运输机的拓荒脚步。几十年来,从运8警戒机到空警200预警机,再到升级换代的空警500预警机,一架架特种飞机从这里飞向蓝天,展示中国航空力量。

在这背后,是一群怀揣报国之志的热血青年,他们扎根“三线”,忠诚奉献,攻坚克难。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感受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三线建设’时遇到的困难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最初,这里不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有个特殊的代号——012基地。”站在012基地创业北路上,75岁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原运输科退休职工向德礼指着展示墙上的老照片,回望创业之路。

1970年他刚来到这里时,还是个20多岁的四川小伙儿,如今两鬓已斑白,精神头仍很足,说起以前的故事激动不已。

向德礼说,当时条件恶劣,但“大家都是年轻人,胸怀报国之志,艰苦点儿不算什么”。他记得飞机铰孔时,空间狭窄,工人们几乎不能抬头,否则舱内的毛刺就会把肌肤划出一道道血痕。炎夏时节,舱内温度最高时达到40摄氏度,他们不顾气味难闻、蚊虫叮咬,一趴就是三四个小时。

交通也是个大问题。由于需要协调设备,012基地党委书记马义利常年往返于西安、成都等地。在他的印象里,秦岭的一道道山峰常年白雪皑皑,车辆进山要装防滑链。有一次由于路况较差,他与同事连人带车滑下了山坡。

环境艰苦,意志如钢。1975年12月29日对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人意义非凡,这一天,国产第一架中程中型运输机运8飞机02架机成功飞上蓝天。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人创造了我国航空工业史上当年转厂、当年安装型架、当年试制飞机、当年首飞成功的奇迹,中国没有国产中型运输机的历史从此结束。

“我当时就在试飞现场,特别激动。”向德礼操着乡音,自豪地告诉记者,看着飞机翱翔在天空,“眼泪都流出来了”。

在今年11月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运8反潜机首次展出,“海雕”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空中运8反潜机,能够搜索潜艇、攻击潜艇,成为我军南海巡航的利器;运9医疗救护机,拥有比救护车和直升机更快的运输速度,可以进行空中手术,打通了一条空中的“生命通道”。

这些特种飞机的每一张蒙皮、每一枚铆钉、每一块电路板,都凝结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人的汗水和努力。

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公司部件厂常能听到“有问题找赵平”,这是对全国劳模、飞机部件铆装钳工赵平的褒奖。

在空警200预警机研制的600多个日日夜夜里,赵平与同事没日没夜奋战在生产一线。7月的厂房酷热难耐,站在7米多高的型架上,就像站在蒸笼里,一站就是6个多小时,从钻孔里飞出来的钢屑像一根根极细的钢针,只要一接触就针刺般疼痛。赵平咬牙坚持,直到排除故障。由他率领的攻关小分队成员每天鏖战16个小时,最终,团队提前完成10余项部件装配任务。

2005年1月,空警200预警机成功首飞,这是中国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自主创新研制的全天候、全疆域使用的预警机,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预警机的历史,在特种机领域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赵技师”“赵高技”到“赵劳模”,人们对赵平的称号变了又变,他锐意创新、航空报国的精神始终如一。

作为飞机中外翼多个重点和关键工序主操作手,赵平先后参与运8、运9系列机型以及运20尾段部件和鲲龙600飞机的中后机身、平垂尾翼部件的生产研制,他创新自制的工装夹具解决了飞机制造过程中的50余项技术难题,获得10余项专利,为我国运输机和特种机高质量研制贡献了青春力量。

如今,他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级赵平技能大师工作室”。近3年来,工作室累计完成培训6000小时以上,参培人员近5000人次。培训职工中有15名被公司聘为技师,5名被聘为高级技师,培养出38名青年技术骨干。

“在空警200预警机基础上研制的空警500预警机,标志着中国预警机实现了升级换代,国产预警机研制技术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副总工程师魏秦华介绍,空警500预警机能够在全疆域复杂电磁环境下执行任务,监视、跟踪、识别空中及海面目标,显著提升了中国基于空中平台的预警探测和指挥控制能力。

行走在修葺一新的创业北路,讲起新时代航空故事,向德礼感慨颇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扎根“三线”,正走向更宽广的舞台。

魏秦华感叹:“2007年西安到汉中的高速开通,我们去西安的路程缩短到4个半小时。2017年西成高铁通了,我们乘着高铁,实现了走出‘三线’的梦想。”

“我是汉中人,从小就看着飞机从头顶飞过,埋下了航空报国的种子。”2009年,还在读初中的赵斯彤看着国庆60周年阅兵时飞过天安门城楼的战机心潮澎湃,从此立下了航空报国的志向。

2017年,赵斯彤加入陕飞,成为一名飞机设计人员。2019年的国庆节,他在电视上看国庆70周年阅兵,兴奋地叫着,“这架是我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的飞机!”“这架也是!”

“如今,我们年轻一代接过接力棒,这是航空报国精神的传承、延续。”赵斯彤说。

“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我们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向德礼骄傲地说。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作为大中型军民用运输机特种机研发基地,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多种机型遍地开花,变化的是装备和技术,不变的是航空报国的志向和初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新闻发言人吴建成相信,新一代青年将为“三线精神”注入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关闭窗口

地址:河北工程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

维护管理:能环学院科协